晚上回家,当时已经十点左右,来来往往的都是一些骑自行车的学生和一些接送学生的家长的汽车,这股车流使本来不宽的道路愈加显得拥挤。即使这样,只要大家按照秩序行进,问题也不大,长期的拥堵已经让人们知道怎样才能更好地摆脱出去。我也和大家一样,行驶在车流中,一中老院前的道路是我的必经之路。
突然,车流停了下来,一些自行车还能流动,汽车都停了下来。一开始,我以为是有的车挡住了去路,就没有在意,下车推着车子前行,走了十多米,才发现车流不动的真相,原来地上躺着一个人。这是一个男人,胖胖的身体,看样子三十多岁,他正躺在地上,先是仰着,之后翻过身,用手撑地,我看出他是想站起来,但酒精已经把他的自主能立夺走了。他的一只手撑地,努力地想站起来,但只能把自己的上身离开地皮,后面的身子一动不动。在他的两边,自行车一辆辆小心地过着,而汽车则正好被挡住,根本就绕不过去。我看到已经有不少车辆被阻挡着,起初还有人按喇叭,当下车看到这个情景时,就都不着急了,站在旁边看着。一个醉汉,挡住了千军万马。
我把车子放下,走到那个醉汉前,对周围的人说,“他喝醉了,起不来了,我们扶他起来”,说完,我把住他一只胳膊,拖他起来,这时,旁边一个男人也走过来,架住了他的另一条胳膊,我们把醉汉扶了起来。醉汉含糊不清地说了句话,带着一丝羞涩,“喝多了”。我俩把他扶到一辆车旁,说,这是你的车吗?我扶你上去,他摆了摆手,只是把手扶住车把手,靠在车上。车的另一边,两个男人正急眼掰扯什么事情,我断定这是醉汉的朋友,就说,“哎,我把你们朋友放到这里了,你们看好。”之后,我就走了,车流也开始流动了。
俗话说“君子不与醉汉生气”,或“君子不与醉汉讲理”,但没有说,不帮助醉汉。可今晚上的事情,令人不解,为什么这么多的人,看到一个醉汉竟然不去搭一把手呢?怕惹祸上身?怕“扶不扶?”重演?都想多了。人应该多一份信任,多一份关心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