谚语是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和活动中总结出来的,在历史上,曾经对人们的生活生产起到过很大的作用。随着科学的发展,尤其是气象学的发展,谚语在生活生产中的作用逐渐减退,有的谚语甚至被科学证实是错误的。但,谚语在广大农村,仍然起着一定作用。而且,谚语更是一种文化现象,是中华民族文化大花园里的一朵奇葩。
解放后,一些部门和文人曾经搜集整理过谚语,出版了一些刊物。但,谚语是口口相传下来的,无论花费多大的力气,也很难搜集全面。而今,很多老农民渐渐去世,年轻人对谚语不屑,这样很多谚语就被带进可棺材,消失了。这一点非常可惜。
在农村,从老人们的交谈中,经常会听到一些谚语,有些都是从生产第一线得来的。比如,茄子背风不长,丝瓜蔓不向南爬,一棵辣子不长,这都是种植这些作物需要注意的,而且是科学的。至于一些后来被证明不是科学的,也算是一种文化流传下去。我在农村,就听到很多这样的谚语,光从母亲那里听到的谚语,就不少了,如果一个村呢?一个镇呢?一个县呢?全国人民呢?如果大家都来搜集,相信能够汇成一个谚语的长江大河,能够出一个大部头,放在中华文化长廊里,熠熠发光。可现在,有谁会深入农村,耐心地听老农民的话呢?作家指不上,文化人也指不上,再不拯救,恐怕很多谚语就消失了,而且是永远地消失了。
呼吁有关部门,对谚语的搜集整理引起重视,在那些饱含谚语的老农民去世之前,用我们的耳朵去倾听,用我们的笔去记录,让谚语文化源远流长,熠熠生辉在中华民族的文化长廊中。
评论